低血糖是儿科较为常见的代谢急症,指患儿血糖水平低于其年龄正常参考范围下限,引起一系列生理功能紊乱的症状。葡萄糖是人体维持各脏器(尤其是大脑)正常生理需求的重要能量来源,各种原因导致体内葡萄糖供给不足,均会影响孩子正常生长发育和认知功能。家长对于低血糖病因、规范管理及误区的深入了解,是保障患儿健康安全的关键措施。以下是关于低血糖的全面科普,助您正确认识并应对这一健康问题。
一、什么是低血糖?
低血糖是指血液中的葡萄糖(血糖)浓度低于正常范围。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标准:
正常范围:血糖3.9-6.1mmol/L;
糖尿病患儿:血糖<3.9mmol/L即可视为低血糖;
非糖尿病患儿:血糖<2.8mmol/L需警惕。新生儿<2.2mmol/L;
二、低血糖的典型症状
低血糖的症状并非一成不变,它会随着血糖水平的下降和大脑受损程度的加深而逐步升级,我们可以将其分为轻、中、重度三个级别:
(一)轻度症状(交感神经兴奋)
展开剩余81%这是身体为了自救,率先释放肾上腺素等升糖激素所引发的“战斗或逃跑”反应。此时,大脑能量供应刚开始出现缺口,身体大声疾呼“燃料都动起来!”。
典型表现:
1.心慌、手抖、出汗:是典型三联征,孩子可能会说心跳的很快、很不舒服,小手微微颤抖,手心、额头冒冷汗。
2.饥饿感、头晕、乏力:孩子会突然喊饿,喊身体没劲,不想玩耍,不想走路。
3.焦虑、易怒或紧张:婴儿多表现为哭闹不安、身体扭动,大孩子会描述害怕、不舒服、烦躁。
(二)中度症状(中枢神经缺糖)
当血糖持续下降,大脑燃料不足,开始“断粮”,维持正常功能就会出现异常。以下三点为典型表现:
1.注意力不集中、思维迟钝:对家长的问题爱答不理,对父母呼唤反应冷漠。
2.视力模糊、言语不清:婴儿表现为哭声音调异常、喂养困难;大孩子说话像含了东西。
3.步态不稳、动作不协调:走路东倒西歪,动作笨拙,像喝醉了一样。
(三)重度症状(意识障碍)
这是最危急的情况,意味着大脑能量已经濒临枯竭,此时会有生命危险。若不及时救治,可能导致脑损伤甚至死亡。
典型表现:
1.嗜睡或昏睡:极其困倦,难以唤醒,或者唤醒后很快入睡。
2.抽搐:类似癫痫发作,身体僵直抖动、牙关紧闭、口吐白沫、大小便失禁。
3.意识丧失、昏迷:完全失去知觉,刺激也无反应。
三、低血糖的常见原因
儿童低血糖的发生通常与糖原储备有限、糖异生能力相对不足等生理特点相关。
1.糖尿病患儿(最常见原因)
胰岛素或磺脲类降糖药过量;用药后未及时进食或运动量突然增加。
2.非糖尿病患儿
长时间未进食(如食欲不振、过度节食、喂养不当);过度饮酒(酒精抑制肝糖原分解);某些疾病:胰岛素瘤、遗传代谢病、内分泌激素缺乏、肾上腺功能不全、严重肝病等。
3.其他诱因
剧烈运动后未补充能量;胃肠道手术后吸收不良;压力过大导致激素失衡。
四、如何紧急处理低血糖?
遵循“15法则”快速应对:
1.立即补充15克快速升糖食物:立即让孩子吃下或喝下,如:3~4片葡萄糖片、半杯(约120ml)果汁、1汤匙蜂蜜、糖果等。
2.15分钟后复测血糖:若血糖仍<3.9mmol/L,重复补充一次;若症状加重或无法进食,立即拨打急救电话,清晰向医生说明情况,等待救援。以上情况需静脉推注葡萄糖,甚至激素、胰高血糖素升糖治疗。
注意:昏迷患儿禁止喂食,需尽快送医注射胰高血糖素或葡萄糖;不要因担心“吃糖发胖”而延误治疗。
五、预防低血糖的关键措施
1.规律饮食与用药:孩子应养成定时定量进餐的习惯,尤其重视早餐质量。餐食中应包含适量的复合碳水化合物、蛋白质及健康脂肪,延缓糖分吸收速率。糖尿病患儿需遵医嘱调整药物剂量,避免自行增减。
2.合理运动:避免空腹进行剧烈运动或者长时间运动,运动前适量加餐(如一片全麦面包、酸奶、水果等),运动中注意补充水分及能量,及时休息调整。
3.随身携带“应急包”:带孩子外出旅行或游玩时,随时携带能量包,包含葡萄糖片、糖果、果汁、饼干及急救卡(注明病情)。
4.监测血糖:严格遵从医嘱设定的血糖监测计划,尤其对于糖尿病患儿及反复出现低血糖的患儿。重点监测时段应包括晨起空腹、餐前、睡前、夜间特定时间点以及任何出现疑似症状时。家长需掌握规范的末梢血血糖监测技术。详细记录每次测量的血糖值、对应时间、当时的活动状态、食物摄入情况及胰岛素用量。养成持续记录的习惯,为复诊时医生评估病情和调整治疗方案提供不可替代的客观依据。
六、关于低血糖的误区
1.“血糖越低越好”:错!长期低血糖会损害大脑、心脏等器官,增加痴呆和心脏病风险。
2.“无症状低血糖无需处理”:错!无症状≠无危害,反而更危险(如夜间低血糖可能未被察觉)。
3.“吃糖就能解决一切”:长期依赖高糖食物可能导致血糖过大波动,损害胰岛功能。长期高糖会诱发肥胖、糖尿病等其他代谢问题,解决不了问题,还可能出现其他更大的问题。孩子的日常饮食,建议选择复合碳水化合物(如全谷物)。
总结
低血糖是身体发出的“能量危机”信号,及时识别和处理至关重要。高风险人群(如糖尿病患儿),日常需做好血糖管理,保持规律作息与适度运动。若频繁发生低血糖,请及时就医排查潜在病因。作为家长,我们需要拥有一双慧眼,能够从孩子异常的行为中,寻找蛛丝马迹,及时读懂孩子身体的求救信号。对儿童低血糖的任何一次忽视,都可能是一场与时间赛跑的悲剧。多一份警惕,多一道安全屏障。
文/高晨晴(北京儿童医院顺义妇儿医院)
发布于:北京市启远网-配资114平台-上杠杆炒股-配资平台网站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